03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(1)溫美玉老師分享 http://goo.gl/QykbEk
一樣10週的注音符號教學,能不能讓新鮮人既學會符號、拼讀,還能學會寫作,更甚者利用注音符號學習整合課程呢?以下僅舉其中一則教學為案例分享,也邀請所有老師一起思考,不要覺得你不教一年級不關你的事,教學概念殊途同歸,都是不分年級的。
一上數學第一單元1—10的教學,溫老師導讀漢聲出版社《上學途中》,這一堂課上了閱讀,引發創意與想像之後,開始打造孩子的寫作創意平台,孩子從寫作與圖像創作中,自己完成了數學1-10的數數與做數,也練習了注音符號及其使用,更棒的是誘發了無窮的想像、創意,也練習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—修辭與感受。
什麼時候適合教寫作?溫老師要鄭重告訴所有老師們,從零歲孩子最初向外探索就已經在為寫作做準備了,符號只是其中一種工具,是非常重要的工具,但不是唯一,特別是小一新鮮人,每一件事對其而言都是有趣且震撼不已的,內在充滿無窮盡的能量,這種狀況的個體最適合創作,不管是音樂、美術還是文學,只可惜「傳統窠臼」壓抑了正常的人性理解,我們以為不會國字,不懂得拚注音符號,孩子就什麼都不會,特別是一提到一年級新生教寫作,勢必被打槍:「大字都不識一個寫什麼啊!」
溫老師偏偏不信邪,我就是要孩子天天寫呀寫畫呀畫,開學第一天上課至今,天天都寫,這一週多來,成果豐碩,家長反映,會寫得寫到不肯睡覺,不會寫字的,溫老師就請他盡量畫圖,別忘了這些孩子也是在構思鋪陳情節,只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表現,等到有一天,學會文字符號的使用,轉換文字的創作,他就會跟其他早他使用文字的同學一樣厲害,因為這10週雖然不會文字符號,可是他的創作、發想的機會並未失去,也並未被剝奪。
貧乏的國語課文及習作,成了溫老師的附屬教材,主教材是繪本、生活體驗、歌唱遊戲,為什麼?為了不浪費老師、學生精彩的生命,為了更具經濟效益的教學,為了提升文學內涵,為了抓住孩子最初始的童心,一切一切,都是因為「孩子,你應該值得更好的教材與教學方法!」